新系统登录
旧版
三智三联

干货|仲景经典方,“赶走”梅核气

网站首页    中医科普    干货|仲景经典方,“赶走”梅核气

梅核气,是表现喉中如有梅核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的一种疾病,吞咽口水时感觉明显,吞咽食物时反而无异常甚至缓解,检查咽喉部或邻近器官未见明显器质性病变。

 

 

目前,梅核气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质量。但西医治疗此病效果欠佳,而运用中医药治疗尤其是运用经方治疗该病,则取得满意疗效。天岳汤方辅诊专家结合临床,总结张仲景治疗梅核气五首经方,分享给大家。

 

梅核气病因病机

 

张仲景认为梅核气病位主要在脾胃、肝、肺、胆,多因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外感六淫等因素引起,核心病机是脾胃升降失和,胃气不降。临床上梅核气多夹腹胀、嗳气、反酸、烧心、呃逆、口苦、便溏等兼症,而张仲景根据其创立的“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原则,延伸出了多种有效治法。

 

梅核气的治疗方法

 

一、温阳化饮法

 

此治法用于脾胃素虚,外因进食寒凉,或者外感风寒引起的病证,主要表现为呕吐反酸,咽喉有物,胸胁胀满,脘痛腹鸣,气撑至咽,头晕乏力,纳减便溏,口干不欲饮,舌淡,苔白腻,或者舌苔水滑欲滴,脉沉弦、沉细等。

 

张仲景认为寒邪损伤脾胃,脾胃阳虚,运化无力,水湿内生,胃失和降,水气上冲是该证病机。咽喉是被水饮阻滞,而不是痰气。

 

方用苓桂术甘汤,治以温化水饮、平冲降逆、健脾利水,方剂组成为茯苓12g,桂枝9g,白术6g,甘草6g。

 

二、镇肝降胃法

 

张仲景非常重视肝胃关系,此类病患由恼怒伤肝,情绪不畅引起,主要表现为情绪紧张焦虑,胸脘胀痛,胁肋板实,频吐食物痰涎,嗳气频作,口苦反酸,胸骨后烧心疼,舌红苔黄腻,脉弦大有力,左关尤甚。

 

这类病患是仲景所说的肝郁气滞,肝木克土,胃失和降,气逆上冲咽喉之证。

 

方用旋覆代赭汤加减,方剂组成为旋覆花9g,半夏9g,甘草9g,人参6g,代赭石6g,生姜15g,大枣4枚。方中人参、甘草、大枣,补其中虚,半夏、生姜降逆胃气,代赭石镇肝降逆,旋覆花行其痰饮,泻肝热,安脾胃,诸症自解。

 

三、健脾理气法

 

脾虚生痰湿,脾不运化,脾气下陷,胃气自然不降,时间长了,阻滞咽喉,这类患者多饮食不节或进食油腻。此类患者外观可见皮肤色白,肌肉松弛,大腹便便,主要表现为上腹胀满,进食后明显,胃纳减退,动则气短乏力,大便溏滞不爽,舌淡苔薄,脉弦细等。

 

仲景常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方剂组成为厚朴12克,生姜9克,半夏6克,甘草6克,人参3克,治以健脾理气,用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温中健脾,厚朴理气消胀。

 

四、滋肺泄热

 

临床长期使用半夏厚朴汤或者大量理气药未痊愈的梅核气患者,多为肺阴亏虚证。主要表现为头眩、口苦,咽痛红肿,身软,烦渴便燥,两胁肋辣痛,舌红苔少或者黄燥,脉沉数等。

 

临床使用麦门冬汤,方剂组成为麦门冬42g,半夏6g,甘草6g,人参9g,粳米3g,大枣4枚。

 

方中麦冬滋肺润胃,半夏降相火,使气机升降正常,诸症消除,正如《伤寒论》麦门冬汤提纲所说“火逆上气,咽喉不利”。

 

五、平调寒热

 

此类患者平素熬夜,损伤阳气,偏食寒凉油腻,临床多见脾胃虚寒,湿热蕴结之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寒热错杂证。主要表现为上腹痞塞,嗳气反酸,咽喉有异物,进食油腻或者生冷则大便泄泻,口苦口臭,口中生疮,舌红苔黄腻,脉沉弦等。

 

张仲景认为,寒伤脾阳可见泄泻等寒象,湿热蕴结可见口苦、口臭、咽痛等热象,首先应平调寒热,升降脾胃,仲景用半夏泻心汤,方剂组成为半夏15g,黄芩9g,干姜9g,人参9g,炙甘草9g,黄连3g,大枣4枚。

 

黄芩、黄连苦寒降逆,半夏、生姜辛温散痞,降逆和胃,参、枣、草补中健脾,党参、半夏可使脾气升,胃气降,脾胃调和,升降自和,诸证缓解。

 

总之,张仲景治疗梅核气以脾胃为本,固护脾胃升降之常,在此基础上注重温胃、平肝、运脾、润肺等法,我们应学习张仲景辨证论治法则,有是证,用是方,有效指导临床。

2022年9月6日 09:26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