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系统登录
旧版
三智三联

学好辨证痛经,让你门诊量大增(下)

网站首页    中医科普    学好辨证痛经,让你门诊量大增(下)

治疗痛经,中医在辨证论治方面有很大优势。上周我们说到,由于痛经的高发病率,临床上痛经患者非常多。痛经分成两类,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中医学通过合理辨证用药可让原发性痛经及其伴随症状减轻甚至完全根除。

(图片源自网络,如侵立删)

 

临床上原发性痛经患者,主要常见以下四种证型:寒湿凝滞证、阳虚内寒证、气血虚弱证、气滞血瘀证。上周我们分享了如何辨证论治寒性痛经:寒湿凝滞证与阳虚内寒证。这周与大家分享如何辨证其他证型的痛经。

 

三、气滞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痛经患者以经前和经期小腹胀痛拒按为主要症状,舌质紫暗或舌有瘀点,脉弦或涩,常伴见月经量少、行而不畅、经血紫暗而有瘀块、胸闷不舒等症状。该证型临床上常使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为当归9g,生地15g,桃仁9g,红花6g,赤芍15g,枳壳9g,柴胡9g,川芎9g,牛膝12g,桔梗6g,甘草6g。

 

血府逐瘀汤出自王清任《医林改错》,功用理气行滞、活血化瘀。本方中桃仁破血行滞,红花具有活血祛瘀止痛之功。二者均为妇产科血瘀病症的常用药,相须为用,治疗瘀血经闭、痛经,故本方二者共为君药。赤芍功用为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川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为“血中之气药。”牛膝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之功,与赤芍,川芎共为臣药,助君药以增强其活血祛瘀之功。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功效。生地功用为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枳壳功用为破气,行痰,消积。桔梗功用为宣肺利咽,祛痰排脓,与枳壳合用,以达其宽胸行气之功。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理气止痛之功,能疏肝之逆结之气,止胁肋疼痛,具有治妇人血热,调理月经之功效。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共为佐药。甘草性味甘平,能够和中缓急,润肺止咳,调和诸药,充分发挥使药之功用。纵观全方,既行血分之瘀,又理气分之滞,而使全方达到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在上方基础上,乳房胀痛者加郁金、香附;恶心、呕吐者去桔梗加吴茱萸、姜竹茹;下腹部坠胀甚者加川楝子、乌药;胸闷、脘痞者加白术、茯苓、陈皮。

 

四、气血虚弱证

 

气血虚弱证痛经患者临床上以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经期或经后少腹隐隐作痛,喜揉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舌淡白,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脉细弱为主,常可伴见食欲不振、头晕目眩、爪甲无华等症状。此证以益气养血止痛为法,予以资生汤合当归补血汤加减治疗,此方为广东省名中医沈坚华医师自拟方,药物组成为党参20g,白术10g,茯苓20g,甘草6g,陈皮,白芍10g,枳壳10g,黄芪30g,当归6g,熟地黄20g。

 

若月经夹有血块者,酌加蒲黄、五灵脂以活血止痛;若伴有经行便溏,腹痛严重者,可去当归,加茯苓、炒白术以健脾止泻;失眠多梦,心脾虚者,酌加远志、合欢皮、夜交藤,以养心安神;若伴畏寒肢冷,腰腹冷痛,可加肉桂、小茴香、艾叶散寒止痛。

 
痛经的病因病机复杂,决定了治疗方式的多样性。除中药内服外,还包括针灸、穴位注射、穴位埋线、内服与外治相结合等治疗方式,每种治疗方法各具优点,在临床上究竟采用何种治疗方法,主要根据具体的临床症状和病机而定,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缩短病程、取得最佳的临床疗效。
2022年8月22日 09:22
浏览量:0
收藏